2009年1月14日 星期三

全球最大條 2009/01/15

摩根併美邦 掌管1.7兆美元

Aspirin:[ 今年就是很殘酷的淘汰賽,全球的狀況已經由金融風暴、景氣衰退到企業的生存挑戰了,今年企業才體認到已經無法去考慮未來的獲利,而是要考慮今年是否能夠生存下去,才是最大的原則,保有現金的摩根士丹利輕輕鬆鬆的就接下花旗最值錢的部分,成為全球最大的券商,之前保守的策略反而讓他成為下一波景氣繁榮的贏家,風水輪流轉真的是古老的至理名言,因此只要努力充實自己,機會是一定會來到的。]

連結來源
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2/4690864.shtml

【經濟日報╱編譯劉道捷/綜合外電】 2009.01.15 04:23 am

摩根士丹利13日以27億美元取得花旗集團旗下券商美邦(Smith Barney)的控制權,摩根合併美邦後,將成為全球最大券商,管理1.7兆美元客戶資產。花旗股價14日在美股早盤重挫15%。

摩根聲明,已以27億美元,取得新合資公司「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」51%股權,並有權在未來五年購入其餘股份。花旗可在帳面上認列58億美元稅後純益,並創造出65億美元資產,大為緩解花旗去年巨額虧損導致的資產縮減。

這項交易預計在今年第三季完成,兩家公司將在技術、營運、銷售支持、產品開發和市場行銷等部門進行整合,可望在18個月內節省資金11億美元。

新公司將由摩根士丹利總裁高曼出任董事長,花旗全球財富管理業務美加區的最近一任總裁江斯頓擔任總裁。華爾街分析師麥金泰說:「為什麼有這筆交易?因為花旗需要錢。」

美邦擁有1.4萬個財務顧問,全美分公司有600處,是花旗少數未受次級房貸問題波及的部門。

截至去年11月3日為止,美邦擁有900萬美國客戶、管理資產1.32兆美元,去年頭九個月營收逾79億美元,占財富管理業務總收入八成以上。

摩根士丹利擁有8,000位營業員,購入美邦後,擁有20,390位營業員、新公司全球分公司超過1,000處,年收入達149億美元,稅前純益28億美元,穩居全球最大券商,超越日前美國銀行收購的美林公司,美林有1.6萬個營業員。

摩根以這宗以小吃大的交易,展現其摒棄高風險投資路線的決心。

摩根去年獲主管機關批准由投資銀行轉型為商業銀行時表示,希望吸收富裕階層存款,讓業務多元化。

摩根併購所羅門美邦後,在挽留營業員與客戶方面,可能會碰到一些困難,因為客戶經歷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後,對最大型券商的信心已經動搖。

史佩特倫集團(Spectrem Group)去年11月曾訪調財產超過百萬美元的富翁,發現百萬富翁大部分對銀行和經紀人印象不好,對獨立財務規劃專家印象比較好。

史佩特倫集團的訪調也發現,從去年9月起,百萬富翁的損失達到30%至40%,也對自己的顧問失去信心,尤其是較大公司裡的顧問。

【2009/01/15 經濟日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摩根併美邦》瘦身求生 花旗一拆二

連結來源
http://udn.com/NEWS/WORLD/WOR2/4690734.shtml

【聯合報╱編譯朱小明/報導】 2009.01.15 04:23 am

花旗集團把旗下從事經紀業務的美邦證券售予摩根士丹利後,下一步可能出售消費者放貸部門花旗財務(CitiFinancial),顯示面臨強大瘦身壓力的花旗正準備重組,這家「老字號」金融業巨頭進一步走向解體,可能一分為二,或許將重歸10年前「花旗銀行」時代的模式。

消息人士表示,花旗集團在出售CitiFinancial後將縮減自營交易,業務只剩各地分支銀行、企業併購顧問、證券承銷、帳款管理、企業放貸和客戶代操交易等。也有業內人士說,花旗將根據資產質量分拆成兩家銀行,把非流動資產劃入特定不良債權(Bad Bank),並在考慮其他可行重組方案。擁有花旗股票的「史密斯資產管理公司」創辦人史密斯甚至預言:「未來一年內,花旗集團可能不復存在。」

花旗去年高達200億美元的虧損,是開業197年以來最高紀錄,去年股價下挫達77%,在獲美國政府450億美元援助後勉強度難關,但始終在掙扎圖存,今年以來花旗股價又跌了12% ,預料22日公布2008年第四季財報時將寫下連續五季虧損紀錄。

花旗執行長潘偉迪曾經誓言不會出售花旗美邦,但在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中,政府砸下數百億美元納稅人資金紓困,即不斷向潘偉迪領導的管理團隊施壓,要求制定新的策略,為這個龐大的金融王國「瘦身」。面對轉型壓力,潘偉迪不得不自打嘴吧,最後還是選擇賣掉花旗美邦。

花旗集團1998年由旅行者集團和前花旗銀行合併而來,率先實行集銀行、理財和保險產品於一身的「金融超市」模式,但這個模式雖然為花旗帶來空前利益,同時也創造了不穩定又無法管理的金融怪獸。在金融風暴中,花旗因為組織龐大、業務繁複,問題比其他金融機構更嚴重。

【2009/01/15 聯合報】@ http://udn.com/

沒有留言: